村网通总站 中畈村 309492.nync.com 欢迎您!
这些“懒汉”的形成,主要原因是部分群众缺乏“志”和“智”,但帮扶的工作方式方法也是“懒汉”的促成因素。单纯的送钱送物、落实保障政策,助长了贫困户的依赖心理、“等靠要”思想,不是以穷我耻,而是“能当上贫困户能耐、光荣”。简单的量化考核、满意度测评、工作留痕,给了群众跟村干部和驻村干部谈条件的“武器”,干部要完成工作目标,必须向贫困户“投降”,否则就是不满意、不配合、不签字,让“懒汉”有了抓手。
养懒汉”是扶贫中的畸形产物,国家已经启动向“懒汉”说“不”。2月26日,一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的专题调研报告指出,对尚有劳动能力却无所作为的贫困群众应减少资金和物质的直接给予,对“因懒致贫、因赌致贫、因婚致贫、因子女不赡养老人致贫”等不良现象,要因户施策教育惩戒,杜绝不良导向。要真的向“懒”说“不”,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扶贫标准进一步科学化。确定贫困的标准不能只看收入、生活条件、居住环境等,要重点看劳动能力,对好逸恶劳 “等靠要”者,坚决剔除、不予照顾。通过上级出台“尚方宝剑”,让干部可以向“懒汉”说“不”。
二是扶贫考核进一步科学化。不能一味是满意度和各种工作程序,要实事求是,避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干部敢于向“懒汉”说“不”。
三是扶贫方式进一步科学化。不能“以送代扶”,更不能过度施与福利,吊高贫困户的胃口。对通过宣传教育、断绝救济后有就业意向的,要组织技术培训,帮助寻找就业门路,让扶贫干部能够向“懒汉”说“不”。
期盼人大专题调研报告指出的问题,能够引发相脱贫攻坚关政策的适当调整,让扶贫工作更精准、更扎实、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