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党建扶贫 > 正文
    购物车
    0

    懒汉”有五种,扶贫要向他们说“不”

    信息发布者:寸土寸金
    2019-03-03 12:07:24   转载

            “养懒汉”是脱贫攻坚中群众议论多、干部费心多、引发矛盾多、社会关注多的突出问题,作者在一线的扶贫工作中,切身经历和耳闻目睹了多个“懒汉”的“事迹”,这些人大概可以分为五种类型。
             1.无妻懒。这些人40多岁,有的从来没有结过婚,有的妻子在外打工时跟别人走了,有的离婚或丧偶后没有再婚。女人是家庭的半边天,没有妻子约束、逼催、关怀、帮衬,男人越来越懒散、活儿不想干了,迷上了吃喝嫖赌,最后成为贫困的“懒汉”。
            2.无子懒。有一对夫妇,共同在外地打工,男的当电工,女的是宾馆卫生员,几年来没少挣钱,可由于不能生孩子,四处求医,钱没少花,最终也没能成功。两口子开始觉得生活没有个奔头,没个追求,回到村里,坐吃山空。每天穿得光光鲜鲜,溜溜达达,就是危房不改造,卫生不打扫。这样的居住环境,只能定为贫困户。
            3.无责懒。这些人往往五、六十岁,子女分家另过,觉得累了大半辈子了,现在自己的任务完成了,也该歇歇了。于是整天聚在一起打点小麻将,唠点儿闲嗑儿,浑浑噩噩混日子,靠着国家救济和子女赡养过活,游离在贫困户边缘。
            4.无业懒。这些人往往年轻力壮,但或缺乏劳动技能,或缺乏外出务工的勇气,或缺乏务工的门路,田里又没有多少农活可干,只能在家“懒”着。
            5.无赖懒。这些人是村里的“精明人”,他们不想靠劳动挣钱,想的是靠“智力”赚钱。他们会用虚假证明骗低保,会死缠烂打要救济,会隐藏收入搞攀比,会找茬碰瓷要赔偿,会上访告状挑毛病,这样的无赖“懒汉”让人畏惧。

            这些“懒汉”的形成,主要原因是部分群众缺乏“志”和“智”,但帮扶的工作方式方法也是“懒汉”的促成因素。单纯的送钱送物、落实保障政策,助长了贫困户的依赖心理、“等靠要”思想,不是以穷我耻,而是“能当上贫困户能耐、光荣”。简单的量化考核、满意度测评、工作留痕,给了群众跟村干部和驻村干部谈条件的“武器”,干部要完成工作目标,必须向贫困户“投降”,否则就是不满意、不配合、不签字,让“懒汉”有了抓手。
            养懒汉”是扶贫中的畸形产物,国家已经启动向“懒汉”说“不”。2月26日,一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的专题调研报告指出,对尚有劳动能力却无所作为的贫困群众应减少资金和物质的直接给予,对“因懒致贫、因赌致贫、因婚致贫、因子女不赡养老人致贫”等不良现象,要因户施策教育惩戒,杜绝不良导向。要真的向“懒”说“不”,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扶贫标准进一步科学化。确定贫困的标准不能只看收入、生活条件、居住环境等,要重点看劳动能力,对好逸恶劳 “等靠要”者,坚决剔除、不予照顾。通过上级出台“尚方宝剑”,让干部可以向“懒汉”说“不”。
            二是扶贫考核进一步科学化。不能一味是满意度和各种工作程序,要实事求是,避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干部敢于向“懒汉”说“不”。
            三是扶贫方式进一步科学化。不能“以送代扶”,更不能过度施与福利,吊高贫困户的胃口。对通过宣传教育、断绝救济后有就业意向的,要组织技术培训,帮助寻找就业门路,让扶贫干部能够向“懒汉”说“不”。
            期盼人大专题调研报告指出的问题,能够引发相脱贫攻坚关政策的适当调整,让扶贫工作更精准、更扎实、更有效。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